主治項目:
乳房外科、一般外科、胃腸肝膽外科
學歷:
年份 | 相關系所 | 學校 |
---|---|---|
醫學系 | 高雄醫學大學 | |
2001 - 2002 | 碩士 | 高雄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研究所 |
經歷:
年份 | 部門 | 職稱 | 醫院 |
---|---|---|---|
1990 - 至今 | 一般外科 | 專科醫師 | |
1991 - 至今 | 消化系外科 | 專科醫師 | |
1994 | 胃腸外科 | 腹腔鏡手術研究員 |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 |
1998 | 台灣乳房醫學會學會 | 創始會員 | |
1999 - 2002 | 外科部 | 部主任 | 高雄市立婦幼醫院 |
2004 - 至今 | 台灣乳房醫學會 | 專科醫師 | |
2003 - 2014 | 外科部 | 部主任 |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|
2004 - 至今 |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 | 會員 | |
2005 | 教育部 | 部定講師 | |
1998 - 1999 | 急診科 | 主任 | 高雄市立婦幼醫院 |
門診時刻表:
每週看診日期 | 看診時間 |
---|---|
mon | 9:00am - 12:00pm |
tue | 2:00pm - 5:30pm |
tue | 6:30pm - 9:30pm |
wed | 9:00am - 12:00pm |
thu | 6:30pm - 9:30pm |
sat | 9:00am - 12:00pm |
當乳房出現異狀時,尤其發現硬塊,如何確定是良性或惡性腫瘤?如何就醫治療?
Q:哪一種乳房異常要特別小心?
從青春期開始,女性的乳房漸漸發育,大約到20歲成熟,乳房發育完成後,受女性荷爾蒙影響,可能發生「生理性腫塊」,也就是在月經來潮前幾天,出現腫脹不適、疼痛,觸碰時可能摸到硬塊,但這些情況在月經週期結束之後會緩解消失,屬於正常生理現象。
因此,當乳房出現異常時,可初步先自行判斷,異常情況是最近才出現,還是過去經常發生?是月經來之前發生,月經結束之後就消失,還是一直存在沒有緩解?假使過去不曾出現這些現象,或是最近的腫脹感、腫塊和以前不同,例如腫塊變大、變硬,腋下摸到腫塊,甚至在非哺乳期,乳頭卻出現分泌物,或者乳頭、乳暈濕疹(紅癢、脫皮、落屑)等等,就要提高警覺,務必就醫,國泰醫院乳癌中心主任杜世興醫師說。
Q:乳房硬塊會痛是良性,不痛才是惡性?
「千萬不要認為硬塊會痛的不是乳癌、不痛的才是,」杜世興醫師糾正這個不正確觀念。雖然大約90%以上的乳房惡性腫瘤(乳癌)初期並不會痛,但仍有5~10%左右會疼痛,所以不要因此而輕忽,延遲就醫。
Q:乳房出現異狀時,應該掛哪一科?
乳房相關檢查及診治應該掛「一般外科」、「乳房(外科)門診」,或有些醫院設立「乳房中心」或「乳癌中心」。掛號看診之前,可先查詢醫生的專長,選擇乳房專科醫師。
Q:乳房檢查包括哪些?如何確定乳房硬塊是良性或惡性?
首先,醫生會詢問病史,例如年齡、月經史、是否曾經生育及哺乳、家族中尤其母親、姊妹是否曾得過乳癌、有無使用避孕藥或荷爾蒙、過去乳房是否出現異樣,或曾經動過手術等等。
然後,初步透過視診及觸診,檢查乳房及乳頭的大小、形狀、皮膚是否有不對稱、凹陷、紅腫、脫皮、橘皮樣、異常分泌物,及是否有腫塊,腫塊的數量、硬度、形狀等,同時也會檢查淋巴結的情形。
醫生會根據問診、視診及觸診所得到的臨床資訊,再判斷是否做進一步檢查,如影像學檢查(乳房X光攝影、乳房超音波等)、細針細胞穿刺檢查(抽吸取得細胞做檢查),或者粗針切片檢查等。
當一般影像學檢查中,有懷疑是惡性腫瘤時,必須進一步組織取樣,例如做細針穿刺的細胞學檢查,或是採取粗針切片,做病理診斷。根據切片所得的病理檢查結果,即可確定腫瘤是良性或惡性。
Q:良性腫瘤會不會變成惡性?
雖然醫學統計指出,乳房良性腫瘤演變為癌症的機會很低,但還是有極少數可能轉為惡性,尤其是乳房切片的病理組織報告是非典型(異常)增生時,未來演變成乳癌的風險增加,因此要特別小心。
Q:良性腫瘤需要切除嗎?
如果醫生判斷是乳房良性腫瘤,如良性纖維腺瘤(乳腺上皮細胞和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),且硬塊較小時(2~3公分以下),一般不需要切除,只要持續觀察追蹤。因為像纖維腺瘤有時候不只長一顆,如果每一顆都開刀拿出,留下疤痕不但影響乳房美觀,也可能影響未來醫生觸診和影像檢查的診斷。
但假使硬塊長得比較大,或造成兩邊乳房不對稱,影響外觀,甚至引起壓迫、疼痛不適,就可考慮切除,台大醫院外科教授張金堅醫師說。
Q:多久需要追蹤檢查?
即使醫生告訴你腫瘤是良性,後續也應該定期追蹤檢查,時間由3個月到一年不等,醫生會以年齡、腫瘤型態及個人罹癌風險的高低來決定。
一般年齡較大(如45歲以上)、乳癌高危險群(如媽媽或姊妹曾得過乳癌),或是腫瘤為非典型增生的患者,大約3~6個月需接受追蹤檢查,其他人則至少每一年檢查一次。
杜世興醫師提醒,在追蹤觀察期間,任何時候發現乳房有異常變化,例如腫塊變大、變硬、出現新腫塊,或是乳頭有異樣分泌物、乳頭及乳房皮膚有變化等等,就應該立刻回診檢查。
Q:乳房良性腫瘤已切除,或乳房沒有異常,就不需要檢查?
張金堅醫師指出,雖然切除了良性腫瘤,但不代表不會再長,或是另一側乳房出現病變,因此,絕不是切除之後就高枕無憂,還是需要定期篩檢。
至於乳房沒有異常的女性也不應大意,建議定期篩檢,以遠離乳癌威脅。除了每個月在月經結束後一星期內,或停經女性每個月選擇固定一天,做乳房自我檢查之外,依不同年齡層,可定期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:
■20~30歲:大約1~2年到乳房外科接受理學檢查,必要時配合乳房超音波檢查。
■30~45歲:大約每1年做理學檢查,必要時醫生會建議做乳房超音波檢查,或40歲以上女性接受乳房X光攝影。
■45歲以上: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,台灣女性發生乳癌高峰期是45~64歲,因此45歲以後,最好每年接受檢查,並建議一年進行乳房X光攝影,隔年則做乳房超音波,交替檢查,可提高檢查的準確度,乳房超音波比較不容易發現以微小乳房鈣化點為表現的原位乳癌(零期乳癌),但乳房X光攝影較能正確偵測出異樣鈣化點,因此,目前政府也提供45~69歲女性每2年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。
此外,如果是乳癌高風險的女性,醫生會視情況縮短定期篩檢的時間,及加做更高階的影像檢查,如核磁共振(MRI)等。
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
各年齡層出現的乳房硬塊種類不盡相同,一般而言,30歲以前的年輕女性常見的是纖維囊腫及纖維腺瘤,30~50歲女性出現的腫塊有可能是纖維囊腫或是癌症,而停經後女性出現的乳房腫塊則需特別小心,因為是乳癌的可能性比較高。
■乳房纖維腺瘤
台灣女性很常見的一種良性乳房腫塊,一般認為是雌激素作用活躍,造成乳腺上皮細胞和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,外觀平滑形圓、邊緣明顯,會滑動,大多數摸起來不痛,就像乳房組織裡的一顆豆子,很容易在乳房X光攝影及超音波檢查下被檢查出來。
纖維腺瘤初期都很小,且生長緩慢,大約長到接近3公分左右,有時候會停止生長,一部份女性在停經後會變小或消失,而且,演變為惡性腫瘤的機率不高,因此不需要切除,定期追蹤即可。
■乳房纖維囊腫
纖維囊腫指的是腫脹、疼痛的良性乳房腫塊,由於雌激素或黃體素的失調,使得乳腺囊泡增生而形成。
纖維囊腫最大的特徵是疼痛,觸碰乳房可能摸到大小不一的結節,且通常在月經來潮之前症狀最明顯,腫塊會變大。
除非切片檢查發現有異常增生情形,否則纖維囊腫並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。
■乳房葉狀肉瘤
有一種跟纖維腺瘤類似,從乳腺腺管周圍的結締組織長出來,稱為葉狀肉瘤,常呈現堅硬、平滑、邊緣清楚、會滑動,但少有疼痛,好發於40~50歲,是一種少見的腫瘤,可為良性或惡性。
相對於纖維腺瘤,葉狀肉瘤長得較快且比較大,不論良性或惡性,一般醫師會建議手術切除。